東莞制造強市轉型 預計2021年機器人產值破千億元
過去的五年,作為中國制造業一個轉型樣本城市,東莞積極對接“中國制造2025”,大力實施智能制造工程,培育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,依托智能制造提升產業發展水平,推動東莞由制造大市向制造強市轉型,取得顯著成效。
隨著傳統企業、特別是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對智能化改造逐漸形成共識,國內機器人市場需求今年以來劇增,機器人企業的訂單隨之大幅增加。為了跟上潮流發展,東莞機器人企業不僅繼續在研發技術方面做文章,而且正在加大轉型的力度,通過個性化服務提升市場的占有率、聯手國際巨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,借此尋求新的增長點,探索未來的轉型。
東莞以智能制造為“制造2025”的首發工程,不僅給予企業“機器換人”專項資金補助,還出臺了首臺(套)重點技術裝備推廣獎勵辦法,以及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工作方案,為企業實施智能制造提供了技術、人才、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撐。
產業的升級促使很多東莞企業嘗試探索的新的發展路徑,借助服務增強競爭力成為其新的經濟增長點。東莞市商務局統計,目前,全市65%的工業企業利用現有部門為客戶提供服務業務。
據東莞數據顯示,從2014年開始,東莞連續3年每年安排2億元預算資金,資助企業利用先進自動化設備進行技術改造。
去年1月,東莞市政府出臺“一號文”,力爭5年內完成“機器換人”項目2000個。東莞市經信局的數據顯示,2014年9月~2016年10月,全市“機器換人”專項資金申報項目共1485個。
今年東莞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,“機器換人”又被多次提及,東莞的智能制造產業呈現高速發展的態勢。在“機器換人”的帶動下,自動化、智能化設備的剛性需求推動了東莞智能裝備生產企業的快速發展。
未來能在競爭中勝出的機器人企業是綜合服務商類企業。目前在整個行業中,最缺的是了解工藝的人才。在輸出自動化服務時只有比客戶更了解客戶的工藝,這樣才能搶占市場。
很多的智能企業在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過程中,并不是全部使用機器人替代,而是局部使用。主要是用機器替代那些工作強度大,危險系數高,對人體會帶來危害的崗位——如打磨、噴涂、焊接、沖壓、搬運、取件等。就目前的智能企業而言,復合型智能人才會更受企業青睞。
為此,上月下旬,東莞首家“機器換人”智能制造學院——廣東智通智能制造學院正式開學,并迎來500多學生前來學習。
除此之外,對于莞企來說,帶著“東莞智造”的產品走出國門、在海外參展也是尋求發展突破的路徑之一。國際工業展是拓展市場和交流創新的重要平臺,一方面匯聚了海內外智能制造生產商,另一方面是世界智能制造最新技術的展示舞臺。對于企業而言,可以對標國際企業尋找差距。
根據規劃,東莞力爭到2021年,推動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左右,年均增長30%;同時,智能裝備應用比例不斷提升,國產機器人本地市場占有率超過50%,其中莞產機器人本地市場占有率超過25%。
【洛瑞軸承網】本信息來自中華機械網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對其觀點贊同或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本網轉載信息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及時與本站聯系。
下一篇:沈陽將建成我國最大機器人產業基地
相關資訊
最新產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我國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研制獲重大突破
- 中國機械工業 呈現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
- 知名生產商鐵姆肯公司 與重齒公司簽署戰略合作
- 轉型升級結碩果 高端制造業正在崛起
- 沈陽將建成我國最大機器人產業基地
- 東莞制造強市轉型 預計2021年機器人產值破千億元
- 我國精密機床軸承在未來發展潛力巨大
- 山東省煙臺市今年已大力停產整頓化工行業
- 2017鋼鐵行業質量變化頗大
- 武漢推動農機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化技術發展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